阿里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 外科 > 心胸外科 >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 治疗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治疗

(一)药物疗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消炎痛抑制环氧合酶阻止前列腺素合成,以抵消其扩张动脉导管的作用,促使导管收缩闭合;虽然可能再开放,70%以上的动脉导管最终可得到闭合。目前在投药的时机、剂量和疗程等方面尚无统一的意见。总的来说,不必在早产儿出生的当天预防性地给予消炎痛,而可在出现血流动力学大分流的临床表现时开始用药。一般首次剂量为0.2mg/kg,静脉滴注或口服均可,隔24小时再给药一次,共三次,亦可减少剂量,每天O.1mg/kg,为期7天,以减轻消炎痛的副作用,出生后三天内给药,效果最佳。一次投药,,即可能使导管闭合,但可能再开放,需再度服药。超过8天则需加大剂量至0.25~0.3mg/kg,疗效也较差。总的有效率在70%以上。如对消炎痛无效则需行结扎手术。消炎痛的副作用有肾功能不全、低钠血症、血小板功能不全、胃肠道出血、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以致肺水肿等。

(二)介入性疗法

1966年Porstman成功地利用心导管经动脉将聚乙烯海绵塞子填塞未闭的动脉导管,开创了介入性疗法。1979年Rashkind提倡用右心导管推送两侧伞形塞子填塞导管。近年来此法的器材不断改进,并获得推广。1983年钱晋卿引进经动脉途径填塞法,并制造了各种器材。填塞法不需开胸,简便安全,且无开胸手术所具有的风险和所引起的并发症,患者恢复迅速,住院2—3天即可出院,正逐渐取代手术疗法。

(三)手术疗法

1939年Gross首次成功地施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此后又有切断缝合法、钳闭法和直视缝闭等手术方法。手术已成为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有效方法,适用于不同年龄、分流量、粗细导管,尤其是非手术疗法无效患者。我国于1944年由吴英恺开展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所有诊断明确的婴幼儿或成人,无论有无症状,如无禁忌证均可考虑手术。下列情况尤须进行手术:早产患婴如出现心力衰竭或伴有呼吸窘迫症,经内科和药物疗法无效,应行抢救手术;足月患婴如有心力衰竭或进行性心脏扩大,可及早手术;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只要以左向右分流为主,即所谓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应予以手术。患细菌性心内膜炎时暂缓手术,给予抗生素治疗,待治疗后2~3月再进行手术。但不能控制感染则争取手术,术后感染常很快得到控制。至于其他心内畸形可按病情同期施行纠正术或分期手术。

2.手术禁忌证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未闭动脉导管起代偿作用,如在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闭锁、主动脉弓中断等,在未纠正心血管畸形之前不能闭合导管。严重肺动脉高压,以右向左分流为主患者,导管已成为缓冲肺动脉高压的引流管道,临床上心杂音很轻或消失,发绀出现,静止状态血氧饱和度低于90%,右心导管检查肺血管阻力大于10wood单位。,则不宜手术。

3.手术方法有两类,即一般手术法和体外循环手术法。前者又分为结扎法、钳闭法和切断缝合法,可据患者年龄、导管类型、肺动脉压高低、技术设备条件等加以选择。小儿动脉导管细长管型者可采用结扎法和钳闭法,简便安全有效,是最常用的方法。导管粗短窗型者,结扎不易完全闭合管腔,且易撕破管壁,宜作切断缝合。18岁以上成人伴有肺动脉高压或血管壁钙化,粗大动脉导管以及导管再通,都应考虑施行体外循环缝闭术,虽然比较复杂,手术创伤也较大,但安全可靠。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 杨林江

    杨林江

    主任医师擅长:完成食管癌及贲门癌的根治性切除手术、针对
  • 高哲俊

    高哲俊

    主任医师擅长:对胸部肿瘤如肺部肿瘤、食道病变、纵隔肿瘤
  • 姜克勤

    姜克勤

    主任医师擅长:先心病、风心病、肺、食管、纵隔等心胸外科
  • 国鸿锦

    国鸿锦

    主任医师擅长:普外、胸外、心脏外科的疾病诊断诊疗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