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白细胞常超过20×109/L,血清淀粉酶升高,CPK随病情进展而不断增高,72h逐渐恢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比,血清无机磷都有增高,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CPK对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诊断有参考价值。
1.腹部X线检查
腹部平片在早期可见小肠充气;当病情发展到肠麻痹时可见小肠,结肠胀气,肠壁水肿,增厚;肠坏死时肠腔气体漏入肠壁,积聚于浆膜下,平片可见透光带或透光环,有时门静脉内也可见气体阴影。
2.血管造影
疑有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患者,平片排除了其他急腹症,无论腹部体征如何,均应早期作血管造影,这样不仅能鉴别大血管闭塞是由血栓形成还是栓子栓塞引起,还能诊断出非闭塞性缺血,血管的狭窄程度和范围。
栓子倾向于栓塞在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起始处的远侧或其分支内,栓塞近侧有造影剂充盈,而其远侧血管不显影,血栓形成通常在该动脉起始部3cm内,表现为血管突然中断,可伴有反应性血管收缩,管径普遍变小,因有侧支循环形成,故梗阻远端可有不同程度的充盈;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弥漫性狭窄,肠系膜上动脉多数分支起始部局限性狭窄,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狭窄和扩张交替,动脉弓痉挛,壁内血管充盈不足等。
3.CT检查
能直接显示肠壁及血管内的血块,优于X线平片及钡剂检查。
4.多普勒超声
能够测量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流量,对判断血管内血栓形成有一定诊断价值。
5.放射性核素检查
用放射性核素铟或锝标记血小板的单克隆抗体,注射人体后行γ照相,能显示急性肠系膜闭塞的缺血区,目前该技术已逐步用于临床,估计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