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 神经科 > 神经内科 > 婴儿黑矇性痴呆 > 症状

婴儿黑矇性痴呆症状

1.临床表现两性均可罹患,起病于1~4岁,突然出现严重惊厥,常呈肌阵挛性或无动作发作,运动和智力发育落后,视力减退,肌张力减低,共济失调,视网膜萎缩,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而渐致全盲,患儿之肌阵挛发作用抗惊厥药物往往无效,常有脑小畸形,出现手足徐动,瘫痪,握持反射和颈肢反射已属晚期。

2.临床分期Morell和Torrss(1960)将本病按临床经过分为4期,并对各期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所见进行了探讨。

第Ⅰ期:生后6~10个月,全身肌张力减低,光反射存在并有追视现象,对声音比较敏感,脑电图示波率不定的不规则波形及高波幅慢波爆发,有时可见局灶性棘波。

第Ⅱ期:1~1.5岁,肌张力开始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紧张性颈反射,有时伴全身强直性抽搐,脑电图以1~2Hz的高波幅慢波为主,有时频繁出现两侧性棘慢波综合,酷似高度失律。

第Ⅲ期:1岁4个月~2岁,经常出现肌阵挛发作,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视力明显减退乃至失明,脑电图示波幅降低,爆发局灶性癫痫波,无觉醒反应。

第Ⅳ期:2岁以后,完全失明,经常出现全身性抽搐,脑电图示低波幅活动,但癫痫波逐渐消失。

3.临床分型

(1)Tay-Sachs病(Ⅰ型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在4~6个月正常发育后,患儿出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及退化,对声音有惊跳反应,肌张力低,对周围环境兴奋降低,头不能自控,淡漠发生早,樱红斑可能较晚,惊厥发生较晚,在疾病的进展期,病人对外界刺激反应差,头大,在最后阶段头明显增大,无内脏增大发现。

本病多见于东欧犹太人,但在诊断时不能除外非犹太人及非白人儿童患病。

诊断依赖于氨基己糖酶同工酶A的测定,本症无特殊治疗,一般在3~4岁死亡。

(2)Sandhoff病(Ⅱ型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临床表现类似Tay-Sachs病,但有内脏受累。

(3)少年型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Ⅲ型):发病较Tay-Sachs病及Sandhoff病晚,共济失调和进行性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始于2~6岁,语言丧失,进行性强直状态,手和四肢呈徐动姿势,并有细小痉挛发生,并未发现器官增大,骨骼畸形及空泡细胞,在晚期可失明,患儿多在5~15岁死亡。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 胡文彬

    胡文彬

    主任医师擅长: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重
  • 王学峰

    王学峰

    主任医师擅长:癫痫,小儿癫痫,脑梗塞,失眠,共济失调
  • 周冀英

    周冀英

    主任医师擅长:头晕,头痛,植物神经紊乱,脑血管病,焦虑症
  • 李光勤

    李光勤

    主任医师擅长:头晕,脑血管病,神经官能症,格林巴利综合征,蛛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