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心理源于外部环境,也有个体自身的原因.
从外部环境来讲,如果个体与环境不协调,有过多的挫折感,就可能产生压抑心理.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行为规范的影响行为规范是调节、约束个体行为的行为准则.如果行为规范太多,过于严厉,或者规范与个体的接受程度差距甚远,个体极易产生压抑感.例如,有些社会对妇女有许多清规戒律;有些家长过份地管教孩子;有些单位与部门对下属有过高的要求,都会使之产生压抑心理.
2、工作学习与生活上的压力人活于世必然要进行工作、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若这种实践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个体就能取得预想的成绩,就有成就感;若人的能力不能承担这些实践任务,或者长期超负荷地工作、学习、生活,不堪重负,个体就可能感到痛苦与压抑.如有的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负担、成绩下降,就会感到压抑消沉.
3、紧张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有合群性,希望自己能被他人接纳.亲密的人际关系能增强人的自信心,满足人的社交需求;而紧张的人际关系使人的精神与社会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个人的志向处处受挫,或"怀才不遇",或遭人冷遇,自然会产生孤独无援的感觉.结果可能导致个体采取回避现实的行为.
从主观原因来看,有以下情况易产生压抑心理:
4、个体的某些身心条件较差如生来长得丑陋,有生理缺陷,或者才能不及人等,都可能引起他人的讥讽和嘲笑.在他人的消极评价中,个体极易产生自卑感、自我否定感.有些人可能加倍努力,化压力为动力,有些则可能感到压抑和痛苦,变得自我封闭或自暴自弃.
某些气质与性格更可能产生压抑感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按心理学上的说法,人有四种典型气质即胆质汁(外向、过于兴奋)、多血质(外向、灵活)、粘液质(内向、安静)、抑郁质(内向、过于抑制).根据气质的特点属抑郁质的人具有敏感、多愁善感的特点,对同一事物,他们的压抑感可能比其它气质的人更明显.性格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一般而言,外向性格的人遇事往往用情感将它表现出来;内向性格的人则常常把感情压抑在内心,其中消极的情感会转化为压抑感.可见调整改造个人的性格、气质对克服压抑感是十分必要的.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