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脊髓受压 驼背 腰椎椎管狭窄 胸闷 背痛 踝阵挛 腹胀 截瘫 呼吸困难 尿失禁
1.一般症状 胸椎椎管狭窄症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好发部位为下胸椎,主要位于胸7~11节段,但在上胸段,甚至胸1,2段亦可遇到。
本病发展缓慢,起初多表现为下肢麻木,无力,发凉,僵硬及不灵活,双侧下肢可同时发病,也可一侧下肢先出现症状,然后累及另一侧下肢,约半数患者有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加重,需弯腰或蹲下休息片刻方能再走,较重者站立及行走不稳,需持双拐或扶墙行走,严重者截瘫,患者胸腹部有束紧感或束带感,胸闷,腹胀,如病变平面高而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半数患者有腰背痛,有的时间长达数年,但仅有1/4的患者伴腿痛,且疼痛多不严重,大小便功能障碍出现较晚,主要为解大小便无力,尿失禁少见,患者一旦发病,多呈进行性加重,缓解期少而短,病情发展速度快慢不一,快者数月即发生截瘫。
2.体检所见 物理检查可发现多数患者呈痉挛步态,行走缓慢,脊柱多无畸形,偶有轻度驼背,侧弯,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膝及踝阵挛反射亢进,髌阵挛和踝阵挛阳性,巴宾斯基(Babinski)征,欧本汉姆(Oppenheim)征,戈登(Gordon)征,查多克(Chaddock)征阳性,如椎管狭窄平面很低,同时有胸腰椎椎管狭窄或伴有神经根损害时,则可表现为软瘫,即肌张力低,病理反射阴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胸部及下肢感觉减退或消失,胸部皮肤的感觉节段性分布明显,准确的定位检查有助于确定椎管狭窄的上界,部分患者胸椎压痛明显,压痛范围较大,有棘突叩击痛并有放射痛,伴有腿痛者直腿抬高受限。
3.胸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型 根据胸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包括狭窄的不同平面范围以及压迫的不同主要来自方向,对其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为了指导治疗,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有必要对胸椎椎管狭窄症进行临床分型。
(1)单椎关节型:椎管狭窄病理改变限于1个椎间及关节突关节,截瘫平面,X线关节突肥大等表现,脊髓造影,CT检查等改变,均在此同一平面,本型约占胸椎椎管狭窄症病例的1/3。
(2)多椎关节型:胸椎椎管狭窄病理改变累及连续的多个椎节,其中以5~7个椎节居多,占全组病例的1/3,此组病例的临床截瘫平面多在狭窄段的上界,脊髓造影呈完全梗阻者多在狭窄段的下界,在不全梗阻者则显示多椎节狭窄,而狭窄段全长椎节数的确定,主要根据X线侧位片上关节突肥大增生突入椎管的椎节数,或以造影完全梗阻处为下界,以截瘫平面为上界计算其椎节数,CT及MRI检查虽可显示狭窄段,但价格昂贵。
(3)跳跃型:本组中仅1例,其上胸椎有3个椎节狭窄,中间2个椎节无狭窄,下胸又有3个椎节狭窄,即胸2~4和胸8狭窄,都在胸椎,截瘫平面在上胸椎者,为不完全瘫痪;下段狭窄较严重,截瘫也较重,脊髓造影显示不完全梗阻,椎管狭窄全长的决定由于上胸椎X线片照的不够清晰而主要依据CT检查,从手术减压情况看,上胸椎CT检查有假象,其显示的狭窄比实际更窄,系投照角度倾斜所致。
此外,尚有部分病例合并有胸段椎间盘突出或后纵韧带骨化,有的学者建议将其列为另外两型。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