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杆菌感染(40%):
肺炎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不活动,有荚膜,成对或呈短链,在普通培养基上易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高出表面,光滑而黏湿是其特点,根据荚膜抗原成分不同,肺炎杆菌可分75亚型,引起肺炎者以1~6型为主,能很快适应宿主环境而长期生存,对各种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肺炎杆菌肺炎多见于中老年,凡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都可成为引起感染的诱因,如激素和免疫抑制药,以及抗代谢药物的使用造成全身免疫功能紊乱及各种严重疾病(如肿瘤,糖尿病,慢性肝病,白细胞减少,白血病等);某些侵入性检查,创伤性治疗和手术,使用污染的呼吸器,雾化器等都有导致感染发病的可能,院内工作人员的手部传播,病人及慢性病菌携带者均是病菌的来源。
肺部自身防御机制低下(25%):
当肺炎克雷白杆菌进入肺泡后,肺部自身的防御吞噬系统首先进行自我防御,以阻止感染,肺泡中对抗肺炎克雷白杆菌的主要是多形核粒细胞(PMN),Rehm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缺乏的小鼠能很快清除肺泡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但不能清除肺炎克雷白杆菌,研究表明:肺炎克雷白杆菌的微小荚膜可阻止吞噬细胞进入感染的中心区域内,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动物模型中可发现:厚荚膜菌株致病力强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对动物体内的吞噬作用有抵抗力,当细菌侵犯肺泡后,肺泡腔内充斥有大量中性粒细胞,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PMN在肺泡腔内吞噬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过程,由于细菌对肺内多种淋巴趋化因子的刺激,趋化因子释放入肺泡内,诱发PMN不断从循环中向肺泡腔补充,反应开始的4~6h内趋化成分主要是补体,之后12~24h是非补体趋化因子的作用。
气管插管(20%):
气管插管是菌落密集的器械,据一项电镜检查表明,插管95%区域可见到菌落,其中86%完全为菌落覆盖,其原因在于:A.插管损伤咽部,破坏了宿主的自然防御机制,B.破坏了气道纤毛的清洁作用,C.破坏了吞咽反射及活动,D.插管无法频繁的更换,吸痰时内外混合感染,鉴于上述原因,气管插管又直接跨越咽部屏障,加之套囊周围分泌液泄漏,使细菌可直接进入下呼吸道。
发病机制
1.易感人群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属于机会感染性疾病,其发生和发展都依赖于一定的病理基础,常见的易感因素包括:
(1)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常见的有长期酒精中毒者,糖尿病,慢性心,肺疾病,癌症及白细胞减少症病人等。
(2)应用多种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及细胞毒性药物长期治疗者。
(3)长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病人,包括外科术后监护病人及晚期神经肌肉疾病等人。
(4)应用呼吸治疗装置的病人,如应用机械通气,雾化治疗等,这类病人的NP是近年来各方面注视的焦点,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远高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平均水平。
2.病菌的来源 病菌的主要来源是病人及慢性病菌携带者(如慢性酒精中毒者),细菌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院内工作人员,家庭护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手部传播:主要原因是未严格执行消毒及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
(2)器械传播:常见的包括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路,气管插管,鼻饲管等,
①雾化器:是常见的感染源,除引起交叉感染外,尚可导致环境污染,据Merlz报告,发生于Bilevui医院的暴发性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就是由雾化器污染引起的,
②呼吸机:机械通气过程中,由于管路与病人呼吸道相连形成闭式循环,加之环境污染,消毒不严,换管不及时等因素,使管路内菌落寄殖率很高,同时由于气体压缩及管路与周围环境的温差,造成管路中水气凝集(尤其是接气管插管处),据报告,普通无加热管路每小时水气凝结量达20~40ml,是细菌生存的主要场所,据介绍在接近插管处的管路水中,每毫升含菌量超过20万个,转动病人体位等就会使含菌水直接流入下呼吸道内,目前,自主加热管路很少,且费用昂贵,维护繁琐,立即解决很困难,按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要求,管路应每24h更换1次,但临床实践发现,与48h更换管路比较,二者的细菌数量并无差异,甚至部分文献指出,每24h更换管路肺炎的发生率更高,具体需临床视监测结果及实际条件而定,据有关文献报告,接受机械通气病人肺炎的发病率是未接受人的7~21倍,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3)咽部菌落寄殖:咽部是肺炎克雷白杆菌最常见的寄殖部位,也是肺炎直接的病菌来源,正常人咽部肺炎克雷白杆菌的检出率小于1%,而重症病人经反复咽部分泌物培养,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高达70%,据一项研究报告,在一个ICU的26例院内获得性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病人中,有22例(84%)事前咽部检测到了肺炎克雷白杆菌,咽部的菌落寄殖是与咽部上皮细胞的吸附能力密切相关的,在咽部上皮细胞表面,存在有相应的细菌吸附受体,正常情况下,这些受体被咽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所覆盖,但病理情况下(酗酒,营养失衡,吸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气管插管等),各种非特异性蛋白酶释入口腔中,它们可以消化上皮细胞表面的纤维介素,此刻受体显露出来,细菌就会与之发生“连锁样”的吸附。
肺炎克雷白杆菌与咽部上皮细胞的亲和力极高,但奇怪的是,其并无吸附用途的刷状缘,因此其吸附原理尚不明了,肺炎克雷白杆菌的口咽部生存期可常达数月之久,这在慢性酒精中毒病人中尤为明显,据统计约29%的慢性酒精中毒者为咽部肺炎克雷白杆菌带菌者,另据一项对肺炎痊愈后出院病人咽部细菌的追踪调查发现:75%以上病人出院4周后咽部菌落消失(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但肺炎克雷白杆菌大多持续存在,至调查结束,仍有43%肺炎克雷白杆菌菌落尚未消失。
影响咽部肺炎克雷白杆菌菌落寄殖的因素有:
①宿主细胞的变化:宿主上皮细胞上各种受体各自接受相应的细菌,应用环孢素A可抑制受体对肺炎克雷白杆菌的吸附能力,
②细菌的变化:这包括细菌本身是否具有荚膜,表面吸附物的类型及对外接触释放的特性等,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表面吸附物尚不明了,
③局部微环境的变化:以环境中pH值影响最大,当pp.5~7.2时,细菌的吸附能力可戏剧性的增至最高水平,此外,痰和口咽部分泌物中粘蛋白与蛋白酶浓度升高,IgA水平降低,均能使吸附能力增强,不恰当的应用抗生素,消除了咽部革兰阴性杆菌的抑制菌群(如链球菌属),亦可使其寄殖及生长增加。
(4)胃部菌落寄殖:正常人胃部由于酸性屏障等作用而保持无菌状态,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胃内环境变化亦可使菌落寄殖,而成为肺炎克雷白杆菌等肠道常驻菌咽部移植的一个重要菌源,造成胃部菌落增加的病理情况有:
①年龄偏大,胃自身各种功能减退,
②胃酸缺乏,酸性屏障消失,
③各种急,慢性胃肠疾病,
④营养失衡,
⑤应用抗酸药和(或)p受体拮抗药,当胃酸缺乏或pH值升高时,胃液细菌数量可高达每毫升100万~10000万个,加之反射异常,就会使胃部菌落向咽部反流,形成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病原菌,研究表明:当胃液pH<3时,肺炎克雷白杆菌极少存在,据de Frock等证实,病理情况下,咽部新出现的革兰阴性杆菌菌落与事先在粪便中发现的细菌有关,而且,随着住院期间粪便中菌落的变化,咽部菌落也会相应变化,McAedingham对消化道进行选择性去污后发现,消毒组呼吸道感染率比对照组低6倍,咽部及直肠菌落也明显减少,为防止重症病人应激性溃疡应用抗酸药和(或)p受体拮抗药后,继发咽部菌落寄殖增加,使呼吸道感染增多,已被众多临床研究所证实。
4.发病过程 气管内吸入(误吸)是肺炎发病的关键,70%正常人睡眠时可发生误吸,但误吸后是否致病,关键在于咽部细菌吸入量要达到一定的浓度,近期的研究表明,咽部革兰阴性杆菌集落是重症病人呼吸道自主防御功能缺陷的一个标志,一旦细菌吸入下呼吸道,即可发展为肺炎,此外,除咽部菌落密集外,下列因素也可使气道吸入情况增加:
①意识模糊或昏迷,
②括约肌功能反射异常,
③胃排空延迟及活动减弱,
④吞咽功能失常,
⑤气管插管套囊周围细菌的泄漏等。
5.病理改变 原发性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多以大叶分布,常见于肺上叶,尤其是右上叶;继发性肺炎多以小叶分布,为双肺斑片样支气管肺炎样表现,多肺叶,双侧性及小叶分布者少见,总体病理与肺炎球菌肺炎相似,但发展较快,无明显肺炎的阶段性变化,但有其自身特点:
①尸检病变肺叶,其切面可见到黏液样渗出物流出,或可以挑起黏稠的丝状渗出物,这是其病理的特征性改变,
②肺组织破坏迅速,4天之内可形成多发性脓肿或单一大脓肿,肺泡壁破坏,致肺泡萎缩,肺容积减小,主要肺血管可发生栓塞,引起继发性肺坏疽,坏死,
③常合并胸膜侵犯,发生胸膜纤维素性渗出,粘连,其发生率约为25%,甚至合并心包积液,
④早期组织学检查中,可见到水肿液,单核细胞及细菌,后期可见肺泡壁破坏,有大量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纤维组织增生活跃,易发生机化改变,
⑤可致肺内出血,脓气胸,心包炎,支气管扩张等改变,部分可成为慢性克雷白杆菌肺炎变化。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