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出血(30%):
脑实质内出血是肿瘤出血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多为瘤内出血,仅15%的出血位于肿瘤周围,在原发性肿瘤的出血中,以胶质母细胞瘤,恶性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和垂体腺瘤最常见;在转移性肿瘤中,以肺癌,黑色素瘤,绒瘤和胃癌最常见,约2/3的肿瘤出血为急性起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2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仅次于脑实质内出血的另一种类型,多由位于脑表面的肿瘤,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垂体腺瘤和转移癌引起,其中,转移癌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要较原发肿瘤的发生率高。
脑室内出血(20%):
肿瘤引起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较低,可由脑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或由生长在脑室内的肿瘤出血引起,常见的肿瘤有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和转移癌等。
硬膜下出血(10%):
肿瘤引起硬膜下出血的发生率较低,以转移癌最多见,出血的主要来源可能是肿瘤出血流到硬膜下或由于肿瘤的侵袭导致位于硬膜下的桥静脉破裂,相关的肿瘤还有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前列腺癌,肺癌,肝癌等,脑膜瘤有时可引起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出血(10%):
极少见,可由脑膜瘤引起。
发病机制
出血机制很复杂,不同肿瘤的出血可有其不同的诱发因素,大致可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所谓直接因素是指肿瘤本身所引起的出血:
1.肿瘤血管的缺陷 有血管曲张,管壁变薄,血管瘘等,很易发生血管破裂,以胶质母细胞瘤多见。
2.肿瘤的本质为多血管性,含有大量的血窦,易损伤出血。
3.血液质量的异常 如白血病。
4.随着肿瘤增大,血液供应增加,新生动脉因不能抵抗血压的压力,而发生动脉瘤性曲张,破裂。
5.瘤细胞对血管壁的破坏。
6.静脉血栓形成或被瘤细胞阻塞。
7.放射治疗,头部外伤,手术操作等。
所谓间接因素,是指非肿瘤本身直接引起的出血,当颅压增高超过微循环灌注压时,则血流停滞,缺氧,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管壁破裂,发生血管周围灶状出血,被称为微循环出血,当颅压继续升高达到极为严重程度时,则致脑干移位和扭曲,发生大片出血,被称为体循环出血。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