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象
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常有轻度增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下降(早期可不明显)。
2.血尿素氮
出血后,因肠源性尿素氮升高,可出现肠性氮质血症,如患者肾功能正常,则血尿素氮升高的程度可反映出血量的多少。
3.X线胃肠钡餐造影
对诊断溃疡病有70%~90%的准确性,但在休克状态下,病人不能站立或胃内存积大量血凝块时,不宜进行,一般主张病情稳定48h以后再作此项检查,而且检查时不宜按压,钡剂存在胃肠中对动脉造影有碍观察其结果,应事先考虑,目前在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已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而选择急诊胃镜检查。
4.胃镜检查
阳性率可达80%~95%,在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方面比X线胃肠钡剂造影优越,胃镜检查不仅能看见病变的性质,而且可以看到活动或近期出血的可靠征象,即新鲜出血或渗血,病变区呈黑褐色底或附有凝血块,根据北京8个大医院施行急诊胃镜检查248例的经验总结,认为并不增加大出血的危险,必要时,可在内镜下进行止血治疗,只要病人的血压稳定接近正常,消除病人的顾虑与紧张后,就在病床旁或手术台上进行,检查过程应轻巧,迅速,避免粗暴插镜动作,检查的时间应在出血后24~48h内进行,否则一些浅表性黏膜病变如糜烂,浅溃疡,黏膜撕裂等,可由于部分或全部修复而失去诊断征象,检查前并不需要洗胃,若因积血影响观察,可于检查前经胃管用冰水洗胃,观察应该全面,不要满足于发现一处病变即作结论,需对食管,胃,十二指肠细致察看以后,再作出诊断,必要时可取活体做病理检查,但须警惕胃底部的静脉曲张有时呈灰色结节状隆起,然触之柔软有弹性,轻易取活检有引起严重出血危险。
5.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亦有助于定位诊断,对慢性小量出血阳性率不高,有的医院以此作为首要诊断步骤,失败后再作钡餐或其他检查。
6.吞线试验
吞线试验方法简单,一般用普通白线,吞下一端后30min,取出后根据染血距门齿部位来判断出血所在,Pittman介绍荧光带试验,用以诊断上胃肠道出血;于咽下带子的一端后,静脉注射荧光素,然后拔出带子在紫外光下观察荧光素染血的部分,计算距门齿的长度而判断出血的位置。
7.其他试验
如应用Miller-Abbott(M-A)双腔管,插入胃肠后,不断地抽吸,当此管下行吸出鲜血时,用胶布固定,并照X线平片以察看管端的部位,判定此处为出血所在,对缓慢出血定位比较有效,还有用铬标记的红细胞,于静脉注射后,经M-A管抽吸出的每1份标本测定其放射性,以放射性最强的标本含51铬最多而定为出血的部位,这种试验对小量肠内出血诊断价值不大,故甚少应用。
8.放射性核素扫描
常用99mTc标记红细胞,静脉注入后在出血处溢出并聚集在胃肠道中,扫描探知胃肠道中的放射性信号,指示消化道出血所在,但有时难以精确定位。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