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本症的常见原因有:
1.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和血吸虫等感染。
2.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和荨麻疹等。
3.皮肤疾病:如银屑病,湿疹和剥脱性皮炎等。
4.血液病及肿瘤:如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转移癌等。
5.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自身免疫病。
6.某些肺源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7.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
8.其他:如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和心内膜炎及淋巴肉芽肿等,此外还有原因不明的嗜酸性粒细胞高于1500/µl并持续半年以上,同时伴有多脏器浸润的表现,预后差,常因心脏病变死亡,可能引起本病的疾病及见疾病分类。
(二)发病机制
IHES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胞质内颗粒较少,并含有正常细胞内见不到的体积较大的类晶体结构,胞质细小颗粒的比例较大,HES患者的嗜酸粒细胞主要为低密度细胞(约占61%),同正常嗜酸粒细胞比较,它们白三烯C4的产生增加,抗体依赖的寄生虫毒性增强,而且发现外周血低密度嗜酸粒细胞的比例与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程度直接相关,同时发现在HES患者低密度和正常密度嗜酸粒细胞白三烯C4的产生均增加;也证明在HES患者血中IL-5含量增加,这可能是HES发病的原因之一,另外,在HE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可检测出IL-2R:mRNA的表达,HES的嗜酸粒细胞既有形态功能均正常的,亦有异常的,形态特点:核分叶过多,颗粒体积较正常细胞的特异性颗粒数量减少,胞质可见空泡,HES的嗜酸粒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可杀伤抗体和补体结合的寄生虫,有核细胞,研究发现,尽管HES嗜酸粒细胞中ECF,和MBP含量较正常嗜酸粒细胞少,但ECP释放量可增加83%,EPO释放可增加15%,这可能与脱颗粒的刺激因素不同有关,脱颗粒的增加可能是由于某些细胞因子,尤其是IL-5所诱发,也发现在HES患者,中性粒细胞的释放功能不受影响,嗜酸粒细胞胞质颗粒内的毒性产物导致组织损伤,如心内膜纤维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