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症各年龄均可发病,年龄分布7~80岁,80%在20~4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为3∶1~6∶1,病前大多有明显精神因素,如过劳,高度紧张,精神创伤,病后等,也有部分医源性,少数无诱因。
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心血管及精神神经系统症状,以胸闷,心悸,头晕,乏力,心前区疼痛最多见,胸痛持续时间长,多为刺痛,其次低热,多汗,失眠,四肢发麻,自觉气短,气不够用,叹气后舒服,少数有短暂“晕厥”,咽部阻塞感,当站立,紧张激动时加重,卧位,恶心,呕吐减轻,劳累后轻度气急,但工作一般不受影响,若出现心力衰竭会有端坐呼吸。
体征方面有焦虑,但多数外观状态尚好,心率静息时多达90~100次/min以上,个别达170次/min,常随体位,情绪激动而变化,站立或工作时增快,卧位或睡眠时降低,正常成人立卧心率差数为(8.23±4.3)次/min,本症却达(16.95±9.18)次/min,病程长者可有轻度心脏扩大,触诊心前区心脏搏动强而快,听诊第1心音亢进,部分有收缩期喷射样喀喇音,第3及第4心音,第2音分裂,可闻及1~3级收缩早中期喷射性杂音,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右缘第2肋间和颈外动脉上最明显,运动后更为显著,收缩压可轻度升高19~21kPa,脉压增大,有水冲脉,枪击音和毛细血管征,可有手足发抖和腱反射增强。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