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因素(45%):
邻近化脓性病灶,如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尤其额窦),颅骨骨髓炎等直接蔓延而致。硬脑膜下脓肿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硬脑膜的内层发生炎症性改变,所以过去也常被称作硬脑膜内层炎。
感染因素(30%):
静脉逆行感染 面部三角区及头皮感染经入颅静脉及导静脉等逆行感染。外伤或开颅术 开放性颅脑外伤和开颅术后,继发引起的感染,如硬脑膜下血肿术后,脑脓肿破溃入硬膜下腔。
血行感染(25%):
是由败血症或菌血症血行播散所致,更少见。硬脑膜下脓肿的致病菌常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婴幼儿多为流行性感冒杆菌或肺炎球菌。
发病机制
早期即可见硬脑膜的内面有纤维脓性渗出液,渗出液多位于大脑凸面,先在额叶,然后向内扩展到顶部和向下到大脑外侧裂,病变更广泛时可继续向下侵犯额叶,但此种脓性渗出物不易在额叶眶面发现,因为额叶眶面与眶顶附着紧密,脓性渗出物亦可沿外侧裂扩展到视交叉区,亦可沿大脑镰扩展到额叶内侧面,甚至到对侧的大脑凸面,当脓性渗出物积聚到相当数量 时,不仅使脑受压,同时还会引起颅内压增高,当炎症扩展到其下面的软脑膜和脑组织时则更有临床意义,进入慢性期,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在蛛网膜和脑之间形成粘连,而且硬脑膜下脓肿具有较厚的包膜,此时抗生素很难进入脓肿包膜内。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