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 神经科 > 神经内科 > 脊髓性肌萎缩症 > 症状

脊髓性肌萎缩症症状

1、SMA-Ⅰ型 亦称Werdnig-Hoffmann病.约1/3病例在宫内发病,其母亲可注意到胎动变弱.半数在出生1个月内起病,几乎所有病例均在5个月内发病.发病率约为1/10000出生婴儿,男女发病相等.多于出生后不久即表现肌张力低下,肌无力以四肢近端肌群受累为主,躯干肌亦无力.患儿吸吮及吞咽力弱,哭声低微,呼吸浅,可出现胸廓反常活动.翻身及抬头困难.腱反射消失.触诊可发现四肢肌萎缩,但常被皮下脂肪掩盖.眼球运动正常.括约肌功能正常.可见舌肌萎缩和束颤.10%病例可有关节畸形或挛缩.本型预后差.约95%死于出生后18个月.


2、SMA-Ⅱ型 发病较SMA-Ⅰ型稍迟,通常于1岁内起病,极少于1~2岁起病.发病率与SMA-Ⅰ型相似.婴儿早期生长正常,但6个月以后运动发育迟缓,虽然能坐,但独站及行走均未达到正常水平.1/3以上患儿不能行走.20%~40%患儿10岁以前仍具行走能力.多数病例表现严重肢体近端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而呼吸肌、吞咽肌一般不受累.有1/3病例面肌受累.50%以上病例可见舌肌及其他肌肉纤颤.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本型具有相对良性的病程,多数可活到儿童期,个别活到成年.


3、SMA-Ⅲ型 又称Kugelberg-Welander病.一般于幼儿期至青春期起病,而多数于5岁前起病.起病隐袭,表现为进行性肢体近端肌无力和萎缩.早期大腿及髋部肌无力较显著,以致病孩行走呈鸭步,登梯困难,逐渐累及肩胛带及上肢肌群.脑神经支配的肌群通常未受累及,但可出现面肌、软腭肌无力.眼外肌正常.约1/4病例伴发腓肠肌假性肥大,此几乎均见于男性患者.半数患者早期可见肌束颤动.弓形足亦可见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感觉正常.本型预后良好,尤其是女性患者.生存期通常能达到成年,许多患者能有正常寿命.表现较严重病例往往为男性患者.本型血清CPK可有不同程度增高.EMG除呈神经源性改变外尚可与肌源性损害混杂存在,因此须注意与肌营养不良症鉴别.


4、SMA-Ⅳ型 统称成年型SMA.发病年龄为15~60岁,多见于35岁左右.起病和进展均较隐袭,但亦有呈进行性加重或相对静止的病例报道.本型预后相对良好,行走能力常可保持终生.发病率小于0.5/10万.本型中约1/3病例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近端肌无力,进展速度稍快,约5年后丧失跑步能力.尚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类型,则一般表现更加良性病程.另一种类型为X-连锁隐性遗传,又称脊髓脑干型SMA(Kennedy病),其发病年龄不等,但常于40岁前发病.早期表现痛性肌痉挛,可先于肌无力前数年出现.近端肌无力常从下肢开始,逐渐波及肩胛带肌、面肌及延髓支配诸肌.下面肌及舌肌可见束颤.数年后可出现吞咽困难及呐吃.约50%病例合并一些内分泌功能障碍,表现男性乳房女性化及原发性睾丸病变.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 胡文彬

    胡文彬

    主任医师擅长: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重
  • 王学峰

    王学峰

    主任医师擅长:癫痫,小儿癫痫,脑梗塞,失眠,共济失调
  • 周冀英

    周冀英

    主任医师擅长:头晕,头痛,植物神经紊乱,脑血管病,焦虑症
  • 李光勤

    李光勤

    主任医师擅长:头晕,脑血管病,神经官能症,格林巴利综合征,蛛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