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肠炎治疗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75%-85%
常用药品: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复方红根草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深部真菌病与浅部真菌病不同,患者往往有明显的诱因和伴随的基础疾病,因此,对真菌性肠炎的治疗必须兼顾去除发病诱因和伴随疾病的治疗,仅用抗真菌药则疗效欠佳。而且,现有的几种疗效较好的抗真菌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需要联合用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减少副作用和提高疗效。
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限制进食牛奶以防腹胀。避免刺激性、多渣食物,防止诱发肠穿孔。退热可用物理降温。停用原有抗生素。忌用止泻药。可应用微生态制剂。
2.液体疗法
(1)静脉补液:进食少、失水明显的患者,应静脉输液,以补充水分、热量,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原则上损失多少补多少,遵循“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钾”的方针。
(2)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失水者和静脉补液后病情已有改善者。
3.中医中药
运用中医的整体观点,辨证施治,扶正祛邪,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改善全身状况的同时,加以有效的抗真菌药治疗。尤其是艾滋病并发真菌性肠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有其独到的优势。
大蒜、黄连、土槿皮、毛姜等中药均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由大蒜的有效成分——大蒜素制成的注射液,可供静脉滴注,亦可口服。近来有人用中药浓煎成汁灌肠,亦取得不错的疗效。
4.抗真菌治疗
首选制霉菌素口服。重症或口服有困难者选用氟康唑或二性霉素B合用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静脉滴注。
(1)制霉菌素:为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因不溶于水,口服不吸收,故副作用较小。成人每次100万U,3次/d,儿童酌减,疗程10~14天。可与大蒜素合用。
(2)大蒜素:为大蒜经真空分馏得到的一种有效挥发油,化学名为三硫二丙烯,亦可人工合成。注射剂,成人每天90~150mg,加入5%葡萄糖中滴注,4~5h滴完。口服胶丸,成人每次40~60mg,3次/d,饭后服。儿童用量酌减。疗程2周~4个月。
(3)氟康唑:为取代酮康唑的新一代三唑类化学制剂,对肝脏的毒副作用远较酮康唑小。用法:成人每天200~400mg,儿童5~10mg/(kg·d),1次口服或静脉滴入。疗程10~14天。此药应避免与降低胃pH值的碱性药物同服,否则影响该药的吸收;也应避免与降血糖药、环孢素A、苯妥英钠、利福平、p拮抗药等合用,以免相互干扰、加速代谢而降低疗效。
(4)伊曲康唑:作用与氟康唑类似,仅供口服。用法及注意点同氟康唑。用于治疗副球孢子菌肠炎,疗程需6~12个月。
(5)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制剂(Ambisone):供静脉应用的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具有较广的抗菌谱,但副作用大,仅适用于重症患者。此药对地丝菌无效。用法:两性霉素B,50mg/瓶,以去氧胆酸钠稀释,加入5%葡萄糖液中,成0.1mg/ml浓度,于6h内滴完。第1天0.25mg/kg,以后每天增加0.25mg/kg,至每天0.75mg/kg后改为隔天1次。通常与5-氟胞嘧啶合用,应用5~7天或病情减轻后,改用氟康唑或其他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主要副反应包括:头痛、寒战、发热、恶心、畏食、血栓性静脉炎、溶血性贫血、急性肾炎、心肌炎、心率失常等,可通过应用麻醉剂、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抗组胺药及碱化尿液等以减轻毒副作用。如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则毒副作用明显减少,有利于加大用药剂量和延长应用时间。应用方法:
①加灭菌蒸馏水将两性霉素B脂质体稀释成4mg/ml,并剧烈震摇使之分散均匀。
②再以5%葡萄糖液稀释成0.2~2.0mg/ml浓度,并通过孔径为5µm的消毒滤膜过滤,避光静脉滴注,30~60min内滴完。
③用量:从每天1.0mg/kg逐天增加至3.0mg/kg,疗程2~4周;新生儿每天1~5mg/kg,疗程1个月。不宜在同一输液管道与电解质溶液及其他药物混用。
(6) 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为化学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通过真菌所特有的胞嘧啶脱氨酶,转化为5-氟尿嘧啶而干扰真菌核酸合成。单用效果差,与两性霉素B合用,可减少后者的用量以降低其毒性,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常用口服胶囊,亦可用1%溶液作静脉注射。用量:成人和儿童,50~150mg/(kg·d),分4次口服。
(7)甲紫:适用于地丝菌肠炎。用法:甲紫胶囊,每次30mg,3次/d。可与制霉菌素或氟康唑合用。
(8)磺胺药:适用于副球孢子菌肠炎。用法:磺胺嘧啶,成人每天4~6g,儿童每天60~100mg/kg,分3~4次口服。或磺胺甲?唑/甲氧苄啶,成人每天2片,儿童每天1片或酌减,1次口服。疗程需6个月以上。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