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
喉头增大 恶心 呼吸道阻塞 乏力 烦躁不安 呼吸急促 继发感染 结痂 紫绀
早期心肌呈水肿,浊肿及脂肪变性,继而有多发性,灶性坏死,细胞浸润及肌纤维断裂,心传导束亦可有病变,末梢神经呈中毒性神经炎,神经髓鞘呈脂肪变性,神经轴随后断裂,以眼,腭,咽,喉及心脏等神经的损害为最常见,肾有浊肿,肾小管上皮脱落,肝有脂肪浸润和肝细胞坏死,肾小腺充血,浊肿,偶可见小出血点。
白喉可分为四种类型,其发生率依次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年长儿童以咽白喉居多,其他类型的白喉较多见于幼儿。
(一)咽白喉
1.轻型
发热和全身症状轻微,扁桃体稍红肿,其上有点状或小片状假膜,数日后症状可自然消失,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在白喉流行时应加注意 。
2.一般型
逐渐起病,有乏力,胃纳差,恶心,呕吐,头痛,轻至中等度发热和咽痛,扁桃体中度红肿,其上可见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但范围仍不超出扁桃体,有时假膜带黄色,若混有血液,则呈暗黑色,假膜开始较薄,边缘较整齐,不易剥去,若用力拭去,可引起小量出血,并在24小时内又形成新的假膜。
3.严重型
扁桃体和咽部水肿,充血明显,假膜在12~24小时内蔓延成大片,除扁桃体外,并波及腭弓,上腭,悬雍垂,咽后壁和鼻咽部,甚至延及口腔粘膜,口腔有腐臭味,颈淋巴结肿大,甚至可出现淋巴结周围炎,颈部肿大如“牛颈”,咽白喉的咽部疼痛大多不显著,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高热或体温不升,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呕吐,脉细速,血压下降,或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亦有出血,血小板降低等危重症状。
(二)喉及气管支气管白喉
大多由咽白喉扩散至喉部所致,亦可为原发性,多见于1~5岁小儿,起病较缓,伴发热,咳嗽呈“空空”声,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同时由于喉部有假膜,水肿和痉挛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症状,吸气时可有蝉鸣音,严重者吸气时可见“三凹征”,患者呈现惊惶不安和紫绀,喉镜检查可见喉部红肿和假膜,假膜有时可伸展至气管和支气管,严重者细支气管内亦有假膜形成。
(三)鼻白喉
少见,指前鼻部白喉而言,后鼻部白喉乃咽白喉的一部分,鼻白喉可单独存在,或与喉白喉,咽白喉同时存在,多见于婴幼儿,原发于鼻部者较多,病变范围小,全身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浆液血性鼻涕,以后转为厚脓涕,有时可拌鼻衄,常为单侧性,鼻孔周围皮肤发红,糜烂及结痂,鼻前庭或中隔上可见白色假膜,未经治疗者常迁延不愈。
(四)皮肤或伤口白喉(cutaneous of wound diphtheria)
不多见,系由皮肤或粘膜直接或间接感染而得,本型症状虽不重,但病程迁延,且易于传播白喉。
(五)其他
外阴,脐,食管,中耳,眼结膜等处偶尔可发生白喉,局部有炎症和假膜,常伴继发感染,全身症状轻,国内曾有报道慢性型白喉,病程1~3个月,此种病例虽不多,但在疾病传播上有其重要性。
白喉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症状,患者大多未接受过白喉预防接种,有与白喉病人接触史,临床表现有假膜,且不易和粘膜下组织分离,鼻,咽有假膜者可作涂片,如发现有状似白喉杆菌者可初步拟诊为白喉;若培养找到白喉杆菌,则诊断基本上可以肯定,如培养阳性而临床诊断有怀疑时,应作细菌毒力试验,以助鉴别,早期治疗极为重要,凡临床症状提示白喉可能性大者,可不必等待培养结果而即开始抗毒素治疗,培养阴性者不能完全除外白喉。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