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要未雨绸缪,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发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社会治理;学校教育;家庭关怀。
社会治理
(1)建设青少年网站。当前,可建立专门为青少年服务的网站,通过服务来吸引青少年的“眼球”。这种网站的特色应旗帜鲜明、积极向上。如果能很好地利用现有网站,就可以有效地整合网络资源,节约教育成本,增强教育成效。
(2)在网络上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们对青少年一代的要求。互联网是一个多种文化相互冲突与整合的世界,我们既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又要增强青少年的“免疫力”,消除网络上西方意识形态的无形渗透,这是网络时代青少年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3)构建网络伦理的理论和实践规范体系。网络伦理,是在计算机信息网络专门领域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特殊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源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体系,又有别于现实道德。我们应加强对网络伦理规范的研究和探讨,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衣物和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为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4)推动网络立法工作。应修改和完善现行法律中关于计算机犯罪的惩治条款,推动网络立法工作。同时必须加强青少年的网络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
(5)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互动的教育网络系统。就家庭而言,家长应熟悉电脑和网路,了解孩子常访问的网站和上网习惯,用成年人的经验帮助孩子离开网上垃圾;就学校而言,应建立一支能适应网络时代教育需要的教育者队伍;从社会来看,应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
学校教育
必须从根本入手,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入手。以良好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为总体目标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这一问题上发挥作用。
(1)调整教育目标。要努力建构建立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之上的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在内的综合目标体系;其中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人格发展要求,培养健全人格是基础和核心。
(2)改革教育内容。加大人生观教育力度;强化生命教育;填补挫折教育和悲伤教育的空白;加强责任意识教育;
(3)优化心理环境。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培养青少年的成功意识;教会青少年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家庭关怀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亲子沟通质量的好坏,往往决定着孩子成长的道路。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建立科学的父母养育方式。研究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和家庭教育方式密切相关,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
(3)完善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父亲功能”缺失或不足的现象,网络成瘾青少年体验到的社会支持较低。所以,尽可能的改善家庭关系,完善家庭功能,提高其他社会角色(如学校、政府等)对这部分青少年的支持力度,对于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是有益的。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