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江森等(1992)报道的宫颈残端癌,10例临床分析发病距前次手术的时间:<5年1例,5~9年4例,10~15年3例,>15年2例,张蓉(1997)报道了12例子宫颈残端癌的治疗,分析其发病距前次手术时间为3个月~27年;其中<3年3例,3~5年2例,>10年7例。
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因临床分期和肿瘤生长方式的不同而异,宫颈残端癌的早期癌病例有时可无症状,约占6%,只是普查或因其他原因检查时才被发现,宫颈残端浸润癌患者一般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及阴道分泌物增多,主要症状和宫颈癌完全一样,有学者报道宫颈残端癌患者,75%~80%有阴道流血,10%~14%有白带增多,如果肿瘤继发感染,组织坏死,分泌物可伴有恶臭,以及腰痛,小腹下坠等症状。
1.临床分期 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已有70多年的历史,历经数次修改,逐步完善,开始时将肿瘤浸润到盆壁即“冰冻骨盆”列为Ⅳ期,在1937年修改分期时定为Ⅲ期;1950年修改分期时决定将宫体受侵不作为分期的标准(原分期宫体受侵定为Ⅱ期);1961年的分期标准明确0期癌为原位癌,上皮内癌,并指出0期癌病例不包括在任何治疗统计中,1970,1985年又有了隐匿癌(OCC)的概念,以及在Ⅲ期中增加了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以后又将0期和Ⅳ期的标准做了说明等,2003年在圣地亚哥(智利)召开的FI-GO会议上,又对Ⅰ期的分期标准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后的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即为目前国际统一使用的分期标准:
0期:原位癌,上皮内癌(此期病例不列入任何治疗统计中)。
Ⅰ期:病变局限于宫颈(宫体是否受累不予考虑)。
Ⅰa期:仅在显微镜下鉴别的浸润癌,肉眼所能见到的病变,即使浅表浸润,也属Ⅰb期;间质浸润的深度<5mm,宽度<7mm(浸润深度从肿瘤部位上皮或腺体基底膜向下<5mm),静脉或淋巴管区的浸润不改变分期。
Ⅰa1期:间质浸润深度<3mm,宽度<7mm。
Ⅰa2期:间质浸润深度为3~5mm,宽度<7mm。
Ⅰb期:临床检查病变局限于宫颈或临床前病变大于Ⅰa期。
Ⅰb1期:临床可见病变直径<4cm。
Ⅰb2期:临床可见病变直径>4cm。
Ⅱ期:病变超出宫颈,但未至盆壁,阴道浸润未到阴道下1/3。
Ⅱa期:无明显宫旁浸润。
Ⅱb期:有明显宫旁浸润。
Ⅲ期:病变浸润达盆壁,直肠检查时肿瘤与盆壁间无间隙;癌累及阴道下1/3;无其他原因的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Ⅲa期:病变未达盆壁,但累及阴道下1/3。
Ⅲb期:病变已达盆壁或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Ⅳ期:病变已超出真骨盆或临床已浸润膀胱或直肠黏膜。
Ⅳa期:病变扩散至邻近器官。
Ⅳb期:病变转移至远处器官。
2.分期注意事项
(1)0期包括上皮全层均有不典型细胞,但无间质浸润者。
(2)Ⅰa(Ⅰa1及Ⅰa2)期诊断必须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确定。
(3)Ⅲ期的诊断应为宫旁浸润达盆壁,肿瘤与盆壁间无间隙,而且增厚为结节状时,方能确定。
(4)即使根据其他检查定为Ⅰ或Ⅱ期,但有癌性输尿管狭窄而产生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时,亦应列为Ⅲ期。
(5)膀胱泡样水肿不能列为Ⅳ期,膀胱镜检查见到隆起及沟裂,并在同时通过阴道或直肠能确诊证实该隆起或沟裂与肿瘤固定时,应视为膀胱黏膜下受侵,膀胱冲洗液有恶性细胞时,应在膀胱壁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证实。
根据症状和体征,临床检查及病理诊断宫颈残端癌并不困难,诊断和一般宫颈癌的诊断相同,有的学者认为宫颈残端癌诊断时的期别要比一般宫颈癌诊断时的期别要晚,但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出现阴道出血比没有手术者更能引起患者的注意,因此早期病例占多数,宫颈残端癌由于切除了子宫体及前次手术造成的解剖学改变,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治疗较为困难,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