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外阴横纹肌肉瘤是一种来源于原始间充质而显著倾向于肌源性分化的肿瘤。
(二)发病机制
在腺泡型RMS中,存在着常见的t(2,13)(q35,q14)和t(1,13)(p36,q14)结构性染色体畸变,这种重组在13号染色体上形成了PAX3/AX7-FKHR融合基因,PAX3-FKHR可影响细胞的生长,细胞分化和凋亡,采用反义寡核苷酸途径下调野生型的PAX3或PAX3-FKHR均可诱导RMS细胞凋亡,这种凋亡途径非p53依赖,而是通过调节抗凋亡蛋白BCL-XL的转录活性来实现的(Margue 2000),但Zhao等(2001)却认为RMS的发生不是PAX3-FKHR融合基因功能的获得,而是由于FKHR分化功能的丢失所致。
在70%~100%的胚胎型RMS中可见到11pl5.5的等位基因丢失即杂合性缺失,通过串联重复序列PCR分析,Barr等(1997)发现是由于微卫星的不稳定性导致了等位丢失,11p15.5的等位基因丢失可使该位点的印迹基因扰乱,这些印迹基因是指源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中一方不表达或者很少表达的基因,当处于印迹状态的基因重新表达而呈双等位基因表达时称为印迹缺失,目前研究较多的是p9(一种非可读框架RNA)和IGF2(Ⅱ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这一对反向印迹基因,Barr(1997)等认为胚胎型RMS的发生是由于11p15.5上一个公认的母系表达的肿瘤抑制基因如p9的功能丢失,而父系表达的生长促进基因如IGF2的表达增加所致,在体内,IGF2和PAX3-FKHR互相抑制彼此的肌源性分化而导致未分化,未分化的肌母细胞具有了IGF2所赋予的迁徙能力,这种作用同时被PAX3-FKHR所增强,通过尚不知道的分子事件导致腺泡型RMS的发生,胚胎型RMS亦可在IGF2和PAX3-FKHR过度表达的情况下进一步发展为腺泡型RMS。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