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黄疸型
(1)黄疸前期:感染者经15~45天(平均30天)的潜伏期,大多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倦怠无力,肌肉酸痛,食欲缺乏,恶心厌油,呕吐及上腹不适等,持续数日至2周,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主要体征有肝区压痛及叩击痛,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低,淋巴细胞增高,可见异常淋巴细胞,尿胆红素阳性,ALT升高,抗-HAV IgM阳性。
(2)黄疸期:大约在发病后1周,发热消退,尿黄似浓茶,巩膜,皮肤黄染,1~2周内黄疸达高峰,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大,ALT升高,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持续2周至4个月,少数有达6个月者。
2.急性无黄疸型
一般较轻,病程较短,易忽略,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和肝区疼,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亚临床型),可有肝大,抗-HAV IgM阳性及ALT升高,总胆红素在17.1μmol/L以下。
3.急性淤胆型甲型肝炎
起病急,消化道症状不明显,尿色深黄,巩膜,皮肤明显黄染,可有灰白便及皮肤瘙痒,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血清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等明显升高,ALT中度升高,黄疸持续3周以上,少数达3个月以上,并除外其他肝外梗阻性黄疸者。
4.重型甲型肝炎
急性重型起病急,发展快,病程在10天内,黄疸迅速加深,频繁恶心呕吐,高度腹胀,极度乏力,出血倾向,并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主要体征有意识障碍,扑翼震颤,及肝浊音界缩小等,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以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动度低于40%,胆碱酯酶活力,C3,血清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均明显降低,但亦有黄疸不明显或无黄疸而先出现精神症状者,病程在10天以上者为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同急性重型,重型肝炎的主要并发症如下。
(1)肝性脑病:常见,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程度分为Ⅳ级,Ⅰ级:睡眠障碍,精神紊乱,行为失常,表情淡漠或兴奋;Ⅱ级: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计算力下降,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强,有扑翼样震颤及踝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脑电图改变;Ⅲ级:昏睡状,呼之能应,压眶反应迟钝,痛觉存在,肌张力增强,有扑翼震颤,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异常;Ⅳ级:昏迷,呼之不应,对各种刺激无反应,肌张力降低,脑电图有严重改变。
(2)脑水肿:较常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烦躁,血压升高,球结膜水肿,瞳孔改变(变小,中等度散大,忽大忽小,不等大)及呼吸改变甚至呼吸骤停等,常与肝性脑病并存。
(3)出血:表现为皮肤黏膜瘀斑,鼻腔,口腔,牙龈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咯血,呕血,便血或尿血,甚至上消化道大出血。
(4)肝肾综合征:肝功衰竭时,肾血流量降低及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的小血管高度痉挛,表现为少尿或无尿。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