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病因
(一)发病原因
卡氏肺孢子虫为单细胞生物,兼有原虫和真菌的特征,卡氏肺孢子虫主要有包囊和滋养体两种形态,滋养体为可变多形体,有细足和伪足形成,类似阿米巴,包囊呈圆形,直径4~6μm,囊壁内含有囊内小体(或称子孢子),完全成熟的包囊内一般为8个,包囊是重要的诊断形态,卡氏肺孢子虫寄生部位限于肺泡腔,成熟包囊进入肺泡后破裂,囊内小体脱囊后发育为滋养体,滋养体紧贴肺泡上皮寄生,增殖,包囊多位于肺泡中央。
(二)发病机制
肺孢子虫属低致病力,生长繁殖缓慢的寄生性原虫,健康宿主有抵御能力只形成隐性感染,细胞免疫受损是宿主最主要的易患因素,如婴幼儿营养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儿童,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及AIDS患者,在AIDS病人中的发病高达80%~90%,当T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时,寄生于肺泡的肺孢子虫可大量繁殖,对上皮细胞造成直接的毒素性损害,引起I型上皮脱屑性肺泡炎,肺泡间隔有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肺泡上皮增生,增厚,泡腔内充满嗜酸性泡沫样物质和蛋白样渗出物,严重病例有广泛间质和肺泡性水肿,肺泡腔内充满炎性细胞,蛋白样渗出物和虫体,阻碍气体交换,产生临床症状。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