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腺病变(20%):
原发性泪液不足(Primary Lacrimal Deficiency,PLD),为先天性无泪症,无或有泪腺,但缺乏分泌;非SS性KCS,有时称作后天性PLD,或简称KCS,B.继发性泪液不足(Secondary Lacrimal Deficiency,SLD),如维生素A缺乏,淋巴瘤,类肉瘤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大部泪腺切除术后。
睑板腺病变(20%):
阻塞性睑板腺炎为最常见原因,常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烧伤,结膜炎,或全身性疾病如皮脂腺性皮炎,酒糟鼻,鱼鳞癣,牛皮癣,睑板腺囊肿,内睑腺炎,结石等,有时睑板腺先天性缺如,继发性低分泌,双睫症,化脓性炎症,肿瘤等,有时睑板腺管内油脂滞积,睑板腺分泌功能似乎正常,但油脂不足。②神经障碍:如Ⅶ颅神经病变,久戴接触镜,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等。
大面积眼表损害(15%):
大面积眼表损害导致泪腺腺管阻塞如沙眼,热或化学性眼烧伤,Stevens-Johnson综合征,瘢痕性眼类天疱疮,睑缺损,特应性角结膜炎,外伤等。
瞬目异常:瞬目减少或间期延长可引起眼表发干如见于VDT(Visual Dislpay Terminal)计算机工作者,或办公室眼综合征,帕金森病等。
眼表病变:引起杯状细胞减少的疾病,如维生素A缺乏,任何原因引起眼表局部隆起,如手术,胬肉,睑裂异常,突眼和睑畸形等都可以造成局部眼表干燥。
发病机制:
美国1995年国立眼科研究所制定的干眼的分类方法是将干眼分为“泪液不足型”及“蒸发过强型”干眼,前者主要指泪液生成不足,后者除了包括脂质层异常(如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MGD)外,也包括瞬目不全引起的泪液蒸发增加等情况,另一种分类方法将干眼分为水液性泪液不足(aqueous tear deficiency,ATD)和脂质性泪液不足(lipid tear deficiency,LTD),其中ATD分为Sjögren综合征和非SS的ATD。
根据维持稳定泪膜的要素,建议将干眼分为5类,不同类型发病机制不同:
1.蒸发过强型干眼
这种类型的干眼主要由于脂质层的异常(质或量的异常)而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睑腺炎,睑缘炎等,眼睑的缺损或异常引起蒸发增加等,荧屏终端综合征(video-digital termination syndrome)患者瞬目次数减少,蒸发多;睑裂大,暴露多,也可归为这一类干眼。
2.水液缺乏型干眼
水液性泪液生成不足而引起,如Sjögren综合征,许多全身性因素引起此类干眼,水液性泪液质的异常也导致泪膜不稳定,引起干眼。
3.黏蛋白缺乏型干眼
主要为眼表上皮细胞受损而引起,包括眼表的化学伤,热烧伤,角膜缘功能障碍,在化学伤中,一些患者的泪液量正常,如Schirmer试验在20mm以上,但这些患者仍发生角膜上皮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黏蛋白缺乏引起。
4.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
由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引起,包括瞬目异常,泪液排出延缓,结膜松弛引起的眼表炎症而导致动力学异常等。
5.混合型干眼
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所引起的干眼。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