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黄斑囊样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两大类:第1类为黄斑部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包括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前膜形成,黄斑瘢痕形成等,第2类为新生血管及其并发症,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增殖,机化膜形成,牵拉视网膜形成破孔和视网膜脱离,在以上并发症中以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最为常见。
1.黄斑囊样水肿
是视网膜静脉阻塞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本病视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总干略高于分支阻塞,总干阻塞囊样水肿的发病率为40%~66%,分支阻塞者为30%~62%,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的时间根据病情轻重而有不同,病情严重者发生较早,可在静脉阻塞后1个月发生,有的在发病后数月始出现,检眼镜检查轻症者不易识别,重症者因黄斑弥漫水肿又不易分辨,但现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可以明确诊断,1至数月后黄斑区弥漫水肿有所消退,可见黄斑呈暗红色,病变明显者黄斑区有界限清楚的暗红色泡状隆起,分格的小泡排列呈花瓣状或放射状,接触镜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增厚,中心凹隆起形成数个较大成数个较大囊泡,其周围尚可见蜂房样小泡,囊泡内如有积血则形成一半月形液平面,囊泡后壁可有色素增殖,囊样水肿范围轻者局限于中心区,分支阻塞者占据黄斑上半或下半,总干阻塞重症者,囊样水肿可扩展至视盘颞侧缘和上下血管弓,荧光血管造影晚期呈典型花瓣状或蜂房状渗漏,囊样水肿消退很慢,数月~1年不等,个别可长达2年不吸收,因囊样水肿的程度不同而视力的预后也不一致,暂时性水肿者大多数视力可恢复至0.5以上,长期水肿者,14%的患者视力可达到或超过0.5,数年后黄斑囊泡变平,呈暗红色花瓣状图形,或有色素和纤维增殖,或形成囊样瘢痕,严重影响中心视力。
2.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是视网膜静脉阻塞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导致玻璃体反复出血而视力严重受损,新生血管产生的时间最早者为发病后3个月,随病程延长发病率增高,新生血管发生在视网膜和视盘上,总干阻塞产生的新生血管一般比分支阻塞者少,这是由于总干缺血型阻塞还未产生较多视网膜新生血管时已发生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生血管发生在视网膜上者总干阻塞为7.7%,分支阻塞为24.1%,半侧阻塞为41.9%,新生血管位于视盘者,总干为5.1%,分支为11.5%,半侧为29%,新生血管常发生在无灌注区的边缘,或远离缺血区的视盘上或视盘附近的视网膜上,其形态最初呈芽孢状,逐渐长大呈丝网状,花圈状或海团扇状:,荧光血管造影有大量荧光素渗漏,新生血管与视网膜无灌注的范围大小有密切关系,无灌注区超过5~7PD范围者则可产生新生血管,无灌注区面积愈大,产生新生血管的可能性愈大,其发病率各作者报告差异较大,一般约在20%左右,据报告总干阻塞发生青光眼者为33.3%,半侧阻塞为3.2%,分枝阻塞极少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通常发生在总干阻塞缺血型患眼,一般在阻塞后2~3月发病,故以往又称为“百日青光眼”,其特点是首先在虹膜出现新生血管,逐渐扩展至前房角,新生血管长入小梁网堵塞房角,导致虹膜周边前粘连,有头痛,眼胀等症状,球结膜血管扩张充血,角膜水肿,虹膜瞳孔缘色素上皮外翻,瞳孔扩大,早期当角膜尚未发生水肿时,荧光造影可显示视网膜周边部至后极部毛细血管完全闭塞,甚至大的动脉和静脉也完全闭塞,仅有视盘及其附近的大血管和新生血管荧光充盈,一旦产生这种并发症,预后极差,药物和手术均难奏效,大多数患者视力完全丧失。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各作者报告差异比较大,以1974年以来报告的资料为4%~29%,一般在20%左右,有人报道总干阻塞发生青光眼者为33.3%,半侧阻塞为3.2%,分支阻塞不会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通常发生在总干阻塞缺血型患眼,一般在阻塞后2~3个月发病,故以往又称为“百日青光眼”,也有报告2周或数年后发病者,其特点是首先在虹膜出现新生血管,逐渐扩展至前房脚,新生血管长入小梁网,堵塞房角导致虹膜周边前粘连,房角关闭,眼压升高而有头痛眼胀等症状,球结膜血管扩张充血,角膜水肿,虹膜瞳孔缘色素上皮外翻,瞳孔扩大,早期当角膜尚未发生水肿时,荧光造影可显示视网膜周边部至后极部毛细血管完全闭塞,甚至大的动脉和静脉也完全闭塞,仅有视盘及其附近的大血管和新生血管荧光充盈,一旦产生这种并发症,预后极差,药物和手术均难奏效,大多数患者视力完全丧失。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