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 儿科 > 小儿综合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 病因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为多基因遗传疾病,患者均具有T细胞和B细胞系统明显缺陷,以伴性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如Swiss型无γ-球蛋白血症)遗传,大多数患者(95%)是男孩,50%~60%呈性联隐性遗传方式,也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及散在病例,某些病例可能是多能干细胞不能适当地发展成B细胞和T细胞所致,全身淋巴样组织几乎完全缺如,不能自己合成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功能几乎完全缺乏。

(二)发病机制

性联遗传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基因缺陷是白介素-2受体的γ链发生突变,其他若干白介素受体也与白介素-2受体共享此γ链,故可解释本病免疫缺陷的严重性,T细胞的早期发育要求若干白介素受体,因此若突变的等位基因活化时,伴突变的女性携带者发生T细胞的“非随机性失活”而不能存活。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最常见类型是由于为嘌呤降解酶,腺苷脱氨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编码的基因突变导致的,对淋巴细胞的毒性来自于嘌呤代谢物的累积,MHC表达的缺陷可能涉及Ⅰ类或Ⅱ类MHC分子即HLA-DP,DQ,DR,Ⅰ类MHC缺陷是由于为转移多肽到相似的Ⅰ类MHC分子的蛋白即TAPl或TAP2编码的基因突变所致,受累儿童CD8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缺陷,Ⅱ类MHC缺陷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转活化因子如第15条染色体上Ⅱ类转活化因子,第2条染色体上RFX5的缺陷有关,存在Ⅱ类MHC缺陷的病人CD4 细胞而不是CD8 细胞不足,其T细胞不能对特异性抗原发生反应,尽管B细胞数目正常,但受累儿童存在低γ球蛋白血症,本病患者也可有淋巴细胞活化缺陷,包括CD3 的T细胞受体,细胞因子如白介素-2产生或信号传递如ZAP-70缺陷等方面的缺损。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 邵白雪

    邵白雪

    主任医师擅长:新生儿肺炎,小儿支气管炎
  • 钱明阳

    钱明阳

    主任医师擅长: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
  • 于启海

    于启海

    主任医师擅长:隐睾,小儿肾积水
  • 郭宗远

    郭宗远

    主任医师擅长:尿道下裂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