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HIV属人类反转录病毒中慢病毒亚科,是一种典型的C型RNA病毒,内含一条单链核糖核酸(ssRNA)。
发病机制:
HIV致病的中心环节,是选择性地使CD4 T淋巴细胞大量消耗,导致免疫功能缺陷,当HIV侵入人体后,首先识别CD4 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由病毒外膜的包膜蛋白gp120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及辅助受体结合,使gp120构象改变,暴露出与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的位点,并与之作用,从而介导HIV对CD4 细胞的吸附,引起病毒脱衣壳,病毒核心部分进入细胞,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病毒的RNA转录为双链DNA,双链DNA在整合酶作用下与宿主细胞染色体DNA整合并形成前病毒DNA,随染色体复制而复制,在人类,从黏膜感染到出现最初的病毒血症需要4~11天,经过短暂的高滴度病毒血症期后,病毒播散到全身淋巴组织,由于机体的免疫应答,病毒复制被抑制,血中病毒含量迅速下降,此后,HIV感染分为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种为快速进展,感染者迅速发病及死亡;另一种为缓慢进展,感染者进入慢性持续感染阶段,影响HIV感染向何种趋势发展的因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的毒力,含量,宿主细胞辅助受体及免疫应答能力的差异有关。
CD4 T淋巴细胞消耗的机制:HIV可感染CD4 T淋巴细胞以及表达CD4分子的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病毒在易感细胞内复制,表达,整合并形成融合细胞,提示HIV可干扰或抑制细胞的正常功能,甚至对细胞造成直接损伤,但是,针对HIV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则是导致HIV感染细胞损伤的直接原因,被感染的CD4 T细胞由于表面表达HIV抗原,可被机体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所识别和攻击,CTL清除病毒的同时破坏了大量受感染的CD4 T淋巴细胞,但HIV具有高度变异性,虽然大量病毒被清除,变异的病毒株仍可存活下来,又侵入新生的CD4 T淋巴细胞,并在其中复制表达;再为CTL识别,攻击和清除,CD4 T淋巴细胞又大量被破坏,如此周而复始,最后CD4 T淋巴细胞被消耗殆尽,形成继发性免疫缺陷,各种机会性病原体乘虚而入,在体内繁殖并引起疾病。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