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 儿科 > 小儿综合 >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 > 病因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病因

(一)发病原因

窦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健康小儿,其中3岁以后儿童多见,婴幼儿少见,常在心率慢或睡眠中出现,而当心率增快时或运动,清醒时心律可变整齐,药物如洋地黄,吗啡,β受体阻滞药可致心律失常,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儿。

(二)发病机制

心律失常的分类及产生机制: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因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1.激动形成失常

可分为两类:窦性心律失常及异位心律,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失常,游走心律及窦性静止,异位心律指激动发自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如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或激动传导受阻,次级起搏点发出激动,防止心脏停搏,称为被动异位心律,发生1~2次者称逸搏,3次以上者为逸搏心律,如次级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发出激动的频率超过窦房结的频率,抢先一步在窦房结之前发出激动,称为主动性异位心律,发生1~2次者称为过早搏动,连续3次以上者称心动过速,其频率更快而有规律者称扑动,更迅速而无规律者称颤动,异位心律根据起搏点的不同,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及室性。

2.激动传导失常

由于生理不应期所引起的传导失常称为干扰,最常发生在房室交界区,如果连续多次激动都在房室交界区发生干扰称为干扰性房室分离,病理性传导阻滞可发生在窦房结与心房之间,心房内,交界区及心室内,分别称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当激动通过房室旁路使部分心室先激动,称为预激综合征,此属于传导途径异常。

3.激动形成和传导失常并存

如并行心律,异位心律伴外传阻滞等,小儿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居首位,其次为窦性心律失常,仅此两项占心律失常心电图的78.6%,两者多数为生理现象,北京儿童医院心电图室1969~1974年检出心律失常1039份共有各种心律失常1196例(不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律失常),比较各种心律失常发病的百分比,可见过早搏动(期前收缩)的发病最高,其中室性最多,房室传导阻滞次之,以一度多见,小儿心律失常发病数与成人不同之处,主要是心房颤动较成人显著减少,只占0.6%,而成人心房颤动仅次于室性期前收缩,居第2位。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 邵白雪

    邵白雪

    主任医师擅长:新生儿肺炎,小儿支气管炎
  • 钱明阳

    钱明阳

    主任医师擅长: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
  • 于启海

    于启海

    主任医师擅长:隐睾,小儿肾积水
  • 郭宗远

    郭宗远

    主任医师擅长:尿道下裂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