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的刺激(30%):
本病征病因尚未明确,局部的刺激,如外阴部的炎症,湿疹,包皮过长,包茎,蛲虫感染等常常引起局部瘙痒,是幼儿出现摩擦外生殖器行为的常见诱因,尔后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习惯动作,亦有的儿童因为寂寞而玩弄生殖器,常见于男孩,不良环境,情绪紧张,焦虑等则常常可加剧这种行为,儿童将此作为缓解情绪焦虑和自慰的一种手段。
传统观点包括(30%):
①不良习惯。
②外阴炎症蛲虫病等所致。
③性早熟,对这些传统观点已有持不同见解者予以一一推翻,有些患儿发病年龄还不足2个月,故谈不上形成习惯,药物治疗有效,停药又可复发,足以证实不是“习惯”,对于外阴充血的患儿采用抗炎治疗无效,有蛲虫者驱虫治疗症状亦未见好转,提出外阴充血是交叉擦腿的结果而不是外阴炎症,对临床症状较严重的病例测血促卵泡激素与促黄体酮激素,结果均正常,阴道深片测激情素水平亦正常,故患儿并无性早熟表现。
神经介质紊乱学说(30%):
神经介质紊乱学说的依据是,患儿尿氨基酸分析,有82%增高,症状消失后复查,其中70%恢复正常,提示本病征可能与氨基酸代谢有关,另外患儿的铁蛋白检查结果,有75%低于正常,说明储存铁缺乏,储存铁的减少可导致儿茶酚胺代谢紊乱,儿茶酚胺分解代谢过程中,单胺氧化酶是个关键酶,也是铁的依赖酶,因此小儿体内需有充足的铁方能激活单胺氧化酶,以便维持儿茶酚胺正常功能。
目前研究的结果,其发病可能与神经介质紊乱有关,可由胆碱系统代谢障碍,进而引起多巴胺功能亢进所致。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