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因素(25%):
同族免疫性溶血如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其他血型不合。红细胞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等。红细胞形态异常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
疾病因素(20%):
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等。红细胞增多症如母儿-胎盘、双胎之间输血、宫内发育迟缓、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等,可致红细胞增多,破坏也增多。体内出血如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等。
细菌感染(20%):
感染细菌和病毒感染皆可致溶血,常见的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微小病毒B19等均可引起血。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重症感染。
药物因素(15%):
可诱发红细胞膜的缺陷而发生溶血性贫血,如磺胺、呋喃坦啶、痢特灵、水杨酸盐、维生素K3、樟脑、黄连等,可使有G-6-PD缺陷的新生儿诱发溶血。孕母分娩前静点催产素和葡萄糖溶液量较多时可使胎儿处于低渗状态,导致红细胞通透性及脆性增加而致溶血。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