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科室:新生儿科 儿科学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周期:2周
治愈率:7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4000元)
西医治疗
一、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
1、轻症患儿:温水浴后用预暖的棉被包裹,置24~26℃的暖室中,外加热水袋,水温从40℃渐增至60℃。
2、中度和重度患儿:置于远红外线开放型保暖床上,将温度调节到高于小儿体温1.5~2℃处,约每30分钟能使体温升高1℃。体温达34℃时可移至封闭式保暖箱中,保持箱温在35℃左右。在稍离小儿身体的周围罩一透明塑料布,将头面部露出塑料布外,头上戴一小帽保暖。
3、温盐水灌肠方法。
4、如正在用静脉补充液体或高营养液时,可在瓶的周围用热毛巾包裹,使进入体内的液体有一定温度。
5、供给的氧也要预热。
二、补充营养和液体:
开始时热卡至少应达到基础代谢的需要,以后渐加至正常需要量。
液体量一般控制在60~80ml/kg?d,缓慢滴入,速度约4ml/kg·h。
对低血糖小儿适当提高葡萄糖进入量。
三、器官功能紊乱的治疗:
1、纠正休克,改善微循环:
⑴扩充血容量:给2:1液15-10ml/kg在1小时内静脉点滴,继用1/3或1/4张液,按每日70-90ml/kg给予。有明显酸中毒者用1.4%碳酸氢钠等量代替。
⑵纠正酸中毒:给5%碳酸钠:每次3-5ml/kg,或根据血气结果计算补充。
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A.多巴胺,作用:扩张肾、脑血管,增加尿量。5-10mg/次,加入10%葡萄糖内静脉点滴,速度5-10μg/kg/min。
B.酚妥拉明,作用: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容量,增加组织血流量。单用或与多巴胺合用。0.3- 0.5mg/kg,每4小时1次。
C.多巴酚胺,作用:增加心肌收缩,不增快心率。剂量2.5~5μg/kg·min静脉滴入,可和多巴胺合用。
E.654-2,静注每次0.1~0.2mg/kg,15分钟1次,约3~4次,若面色、心率好转即可以1~2mg/d静滴维持,继续治疗一周。
2、DIC治疗:
(1)肝素:
首剂1mg/kg,6小时后按0.5-1mg/kg给予。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正常后,改为每8小时1 次,逐渐停用。7天为一疗程。给第2次肝素后应予新鲜全血或血浆每次20-25ml。
(2)潘生丁:作用: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粘稠度。1-2mg/k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注意事项:避免与其它药物混合,以免发生沉淀。
3、肺出血治疗:
(1)输新鲜全血20-25ml或新鲜血浆20-30ml,或合用止血剂如维生素K1等。
(2)尽早气管内插管,进行正压呼吸治疗(CPAP或IPPV)以扩张肺泡减少渗出。
平均气道压(MAP)1.05-1.25Kpa(10.75-12.75cmpO),2-3天病情好转减低呼吸器参数或撤离。
4、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给予速尿每次1-2mg/kg。无效时加用多巴胺5-15ug/kg/min静滴,或加用氨茶碱每次2-3mg/kg,静脉点滴。
5、并发高钾血症:限制钾的摄入。严重者:静脉输注2-4g葡萄糖加胰岛素1单位,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心率快者:酌情应用毒毛旋花子甙等。
四、药物治疗:
1、抗生素:适应症: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注意事项: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尽可能少用。不宜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呼吸道感染。
2、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促进机体代谢,增加糖元异生和分解。适应症:重症患者。有感染者加强抗感染治疗。氢化考地松每日5-8mg/kg静滴3-5日。
3、中药制剂:治则:温阳祛寒,活血化瘀。静滴丹参、红花、附子注射液,或用川芎、红花注射液,或复方桃红注射液,缓慢静滴,每日2次。
4、其它:供氧:用于缺氧者或重症。维生素E:每次5mg肌注,每日一次。甲状腺素片:口服,每日4-6mg/kg,3-5日停用。
中药治疗
一、辨证选方:本病形成主要是由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不充,加之生后调护不当,感受寒邪所致。寒为阴邪,直中脏腑,伤及脾肾之阳,阳虚不能温煦肌肤四末。寒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故而导致肌肤不温,冷硬而肿。
1、寒凝血滞
治法:温阳通脉,活血化瘀。症状:面色紫暗,肌肤不温而硬肿,不易捏起,肌肤色紫,口鼻出血,精神萎靡,气息微弱,唇舌暗红,指纹紫滞。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桂枝、炙甘草各3g,当归、白芍各6g,细辛0.5g。四肢不温加肉桂、干姜;气息微弱加人参、黄芪;瘀血明显加鸡血藤、红花。
2、脾肾阳虚
症状:皮肤冰冷硬肿,皮色苍白或暗红,按之凹陷,精神萎靡,后应迟钝,僵卧少动,吸吮无力,哭声低怯,气息微弱,舌质暗,苔白水滑,指纹滞或隐伏不显。
治法:益气温阳,通脉活血。
方药:参附汤加味。附子、桂枝各2g,人参、黄芪各5g,红花、川芎各3g,炙甘草1g。肿甚,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泽泻;肤色紫暗加鸡血藤、丹参。
二、其他疗法
1、涂敷:桂枝10g,细辛3g,红花6g,当归10g,川芎1g,僵蚕1g,黄芩10g,银花10g,甘草5g。浓煎取汁,取药汁涂硬肿处后用食指、拇指指腹轻轻揉按,每日2次。
2、熏洗:防风30g,艾叶30g,胡椒20粒,干姜15g。加水煎至2500ml,将其放入小儿浴盆,水温保持在40°~50℃,小儿放在浴盆支架上熏蒸,待水温适宜后洗浴,每日1次。
3、贴敷:肉桂6g,丁香9g,川草乌各7.5g,乳香、没药各7.5g,当归、红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g。焙干共研细末,用适量凡士林调和成膏。敷在硬肿处,外包塑料纸,当药物干燥而硬肿尚未痊愈时换第2付药。
4、药浴:艾叶500g,加水3000ml,煎后浓缩为1000ml,每次取250ml,加入温水浴盆中(水温37°~38℃),洗浴过程中缓慢加入热水,保持水温39°~40℃,每次浸泡15~20分钟,浴后擦干,保暖。每日2~3次。危重不易搬动者用艾叶药渣热敷硬肿部位。
三、专方验方
1、硬肿汤:生黄芪9g,茯苓9g,五味子0.6g,白术6g,白人参2g,泽泻6g,猪苓9g,麦冬6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频服。适用于新生儿硬肿症。
2、温阳活血汤:附子2.4g,红花6g,炙甘草3g,当归9g,干姜2.4g,黄芪12g,水煎服。红参3g另煎后兑服,每日1剂,分3~4次服。适用于本病属寒凝血瘀者。
3、助阳化瘀方:桂枝5g,木通5g,白芍5g,当归5g,小茴香5g,丹参6g,橘核12g,细辛1.3g,红花2g,甘草1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适用于本病属阳虚血瘀者。
4、益气温阳汤:人参2g,黄芪5g,陈皮3g,茯苓5g,桂枝3g,肉桂2g,附子3g,白术3g,川芎3g,防风3g,甘草2g。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适用于本病属脾肾阳虚者。
5、温经通络汤:当归3g,赤芍3g,桂枝3g,黄芪5g,细辛0.3g,党参5g,乌药3g,木通3g,木香1.5g,甘草2g,生姜2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适用于本病属寒凝血滞者。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