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 儿科 > 小儿内科 > 小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病 > 病因

小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维生素K又称凝血维生素,是天然和人工合成维生素K的总称,存在于食物中的称维生素K1,猪肝,黄豆和绿叶食物如苜蓿和菠菜中含量丰富,人体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称维生素K2,二者均为脂溶性,在肠道吸收,需有胆盐及胰腺酶参与,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有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均为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K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还能促使肝脏制造凝血酶原,有利于止血,本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体内维生素K缺乏,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内合成不足,从而引起出血,发病原因如下:  

   1.母体缺乏维生素K: 母体缺乏维生素K至维生素K经胎盘转运不足,经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部分新生儿脐血中维生素K缺乏。  

   2.孕期药物影响: 母亲怀孕期间服用影响维生素K代谢及合成的药物导致新生儿期维生素K的缺乏。  

   (1)广谱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如长期应用抑制肠道内细菌生长的药物,象广谱抗生素和肠道内不易吸收的磺胺类药物,能抑制肠道内寄生的非致病菌,减少肠道内维生素K的合成,导致维生素K的缺乏。  

   (2)维生素A和D: 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和D,也能抑制维生素K2的肠内合成。  

   (3)抗凝和抗惊厥药物:口服抗凝药物如双香豆素的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可与维生素K竞争,减少凝血酶原在肝脏内的合成。  

   孕妇服用抗惊厥药物后,可经胎盘输送,并以类似抗凝药物的作用来抑制维生素K的生成,引起新生儿维生素K的缺乏。  

   3.摄入不足: 新生儿吃奶量少且母乳中维生素含量低,平均为15µg/L(牛奶中含量为60µg/L),初乳中几乎不含维生素K,缺少丰富的蔬菜,水果,均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90%以上的维生素K缺乏出血是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婴儿中。  

   4.吸收,利用功能不良: 因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肠切除,囊性纤维化等疾病引起的小儿肠道吸收不良,均可引起维生素K吸收障碍,以及胆道阻塞,胆瘘,胆汁缺乏性疾病,也可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  

   5.合成减少: 肠道细菌可合成一部分维生素K,但新生儿出生时肠道内无细菌,维生素K合成减少,在婴儿于肠道菌落出现后,维生素K缺乏则明显减少,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内的正常细菌的生长,可致维生素K缺乏。  

   另外,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及病毒感染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可影响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合成。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K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K1(从植物中提取)和K2(从微生物中提取,也可由肠内细菌制造),另一类是水溶性的维生素,即K3和K4(由人工合成),其中以K1和K2最为重要,维生素K控制血液凝结,维生素K是四种凝血蛋白(凝血酶原,转变加速因子,抗血友病因子和司徒因子)在肝内合成必不可少的物质。  

   因为维生素K1,K2均为脂溶性物质,其他脂溶性维生素如A和D都能影响其吸收,口服抗凝药物如双香豆素的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可与维生素K竞争,减少凝血酶原在肝脏内的合成;孕妇服用抗惊厥药物后,可经胎盘输送,并以类似抗凝药物的作用来抑制维生素K的生成,引起新生儿维生素K的缺乏,新生儿及早产儿肝脏功能未发育成熟,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内合成不足,以至维生素K依赖因子生成减少,肠道细菌可合成一部分维生素K,但新生儿出生时肠道内无细菌,维生素K合成减少,维生素K的缺乏将导致凝血功能失常,而出现出血。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 王建怡

    王建怡

    主任医师擅长:头痛,小儿腹泻
  • 崔玉霞

    崔玉霞

    主任医师擅长:小儿哮喘
  • 付晓玲

    付晓玲

    主任医师擅长:矮小症
  • 况莉

    况莉

    主任医师擅长:妊娠合并症,产前检查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