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埃及血吸虫雄虫长为10~15mm,最宽处为0.8~1mm,体表被有小结节,睾丸4~5个,位于腹吸盘之后,前后排列,输精管末端膨大成贮精囊,两肠支在体中部会合成单干盲管,延伸至末端,雌虫长约20mm,最宽处0.25mm,呈细长管形,两吸盘均细小,体表只前后两端有小结节,卵巢在体中部之后,长椭圆形;其他生殖器官位置关系均如日本血吸虫;子宫内含卵20~30个,消化道似雄虫,卵大小为(131~183)µm×(40~70)µm,具端刺,卵壳抗酸染色阴性,而其他血吸虫卵壳则抗酸染色阳性,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膀胱和盆腔静脉丛,偶亦可寄生于门脉系统,雌虫每天产卵200~500个,成虫在人体存活时间为3~6年,个别可活30年(平均3.4年),一对成虫一生中产卵25万个至60万个不等。
埃及血吸虫有有性生殖及无性生殖两个阶段,前者在人体中进行,雌虫将虫卵排出后,部分沉积人体组织内,部分排出体外,虫卵在体外遇水则很快孵化出毛蚴,并游入水中,并很快找到其特异的中间宿主螺蛳,并从螺的软组织钻入螺体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每个母胞蚴可产生20~40个以上子胞蚴,每个子胞蚴产生200~400条尾蚴,毛蚴钻入螺体到尾蚴逸出所需的时间为5~6周。
尾蚴从螺体逸出后,浮于水面寻找终宿主,遇到哺乳动物后,依其头部钻入皮肤角质,靠其尾部摆动及体部伸缩等作用,尾蚴于数秒至数分钟内钻进皮肤黏膜,并依其分泌物协助虫体进入毛细血管或淋巴管随后进入肺部,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最后定居于膀胱及盆腔的静脉丛,埃及血吸虫及其他血吸虫都有其独自的寄居部位,其机制尚未阐明,1990年有作者报道,将不同种的血吸虫如间接血吸虫,梅氏血吸虫等在动物,螺中杂交可使成虫的产卵部位发生变化,尾蚴的逸出方法及生殖力等也有变化。
血吸虫虫卵对人体的致病作用明显,各种血吸虫致病部位不同,实验动物中证实,约20%的埃及血吸虫虫卵存在于中空器官,部分虫卵可从尿或粪便中排出,其余的虫卵或沉积于局部或随血流抵达肺,肝等处,并于局部小血管形成微小栓子,沉积于局部者则在宿主的肉芽组织反应中被破坏,其他虫卵则被钙化,并积聚于器官中,每条雌虫计算每天大概会形成90个至100个钙化的虫卵。
(二)发病机制
大量虫卵沉积在膀胱及远段输尿管黏膜下及肌肉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性肉芽肿,很快膀胱黏膜增厚及发生溃疡,慢性感染时,整个膀胱受侵犯,纤维化及瘢痕形成,由于纤维组织收缩,膀胱容量变小,形成膀胱挛缩,输尿管口可因膀胱纤维化狭窄或扩张而失去活瓣作用,引起梗阻或尿反流,导致输尿管及肾积水,输尿管也可因虫卵沉积形成肉芽肿使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及膀胱周围可形成纤维脂肪瘤病(fibrolipoma),压迫输尿管加重输尿管梗阻,如继发细菌性感染可导致肾盂肾炎甚至脓肾,影响肾功能,约10%的患者由于梗阻及感染而发生肾,输尿管或膀胱结石,泌尿生殖道之间或尿路小肠之间可发生瘘管。
埃及血吸虫病也可累及前列腺,精囊,子宫颈,阴道,阴唇,卵巢或输卵管,虫卵也可沉积在盲肠,结肠,直肠,肝,肺,脑及脊髓等处引起病变,曾有报道由于血吸虫卵致淋巴管梗阻,导致外生殖器发生象皮肿,虫卵随血循环到达肺部,可引起肺部粟粒样肉芽肿,大量虫卵反复栓塞肺小动脉致慢性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虽然在流行区病人青春期以后虫卵排出减少,如果不治疗,病变仍可继续发展,膀胱因受累日久而癌变较常见。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